dèng

邓禹


拼音dèng yǔ
注音ㄉㄥˋ ㄩˇ

繁体鄧禹

邓禹

词语解释

邓禹(鄧禹)[ dèng yǔ ]

⒈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

分字解释


※ "邓禹"的意思解释、邓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邓禹”:

意思:邓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将领,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东汉初年跟随光武帝刘秀起兵,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列侯。

康熙字典解释:邓禹,音邓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字仲华。原为南阳新野人,以功封列侯。

出处:《后汉书·邓禹传》。

同义词:邓侯、邓仲华。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败将”、“叛臣”等反义词相对比。

相关词语:光武帝、东汉、战功、列侯、新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邓禹作为东汉的开国功臣,其英勇事迹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邓禹三顾茅庐”,虽然实际上这个典故是后人附会,但邓禹与刘备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邓禹三顾茅庐,终于说服刘备出山,共同开创东汉基业。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邓禹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世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