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仪

词语解释
奠仪[ diàn yí ]
⒈ 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
例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红楼梦》
英a gift of money made on the occasion of a funeral;
引证解释
⒈ 用于祭奠的礼品。
引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 讽 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 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 寳玉 去吊祭。”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国语辞典
奠仪[ diàn yí ]
⒈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也作「奠敬」。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又命使者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
分字解释
※ "奠仪"的意思解释、奠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她说,她的母亲个性纯朴、不爱麻烦人,所以婉谢各界的花圈花篮和奠仪,大家的关怀就是最好的慰解。
AI解释
词语“奠仪”的意思:
“奠仪”是指用来表示敬意或纪念的礼物或钱财。常用于丧葬仪式中,指丧家收受亲友送来的慰问金或礼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奠仪”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奠”有安放、设立之意,“仪”有礼节、仪式之意,可以推测“奠仪”可能是指一种礼仪性的赠礼。
出处:
“奠仪”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汉语词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同义词:
赠仪
慰问金
慰问礼
反义词:
拒礼
回绝
拒绝
相关词语:
丧葬
慰问
礼仪
赠送
赠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奠仪”主要与丧葬仪式相关,因此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但在一些关于丧葬习俗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及“奠仪”。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母亲的葬礼上,亲朋好友纷纷送来奠仪,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