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

词语解释
地丁[ dì dīng ]
⒈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⒉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⒊ 即佃户。参见“地客”。
引证解释
⒈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引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⒉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⒊ 即佃户。参见“地客”。
国语辞典
地丁[ dì dīng ]
⒈ 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
引《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地丁:民间地亩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钱粮,自康熙年间圣祖特恩、将丁口并入地亩一总征收,从此不再加丁赋著为例。」
分字解释
※ "地丁"的意思解释、地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据技术人员介绍,公园草地一直都保持着原生态,二月兰、狗尾草、蟋蟀草、紫花地丁、蒿子等近20个品种的野草在此安家落户。
2.4、可就地取材,采撷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中草药捣烂外敷。
3.如果被蜇伤的村民对中草药比较了解,可就地取材,采撷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中草药捣烂外敷。
4.旧的财政体系在革命中已经崩溃,东南膏腴之区,皆是创痍遍野,各省亦自顾不暇,其地丁杂税无法应时解集,以济中央之需。
AI解释
词语“地丁”通常指的是地丁银,是中国古代一种地方税收的名称。地丁银是清朝时期对土地征收的一种税收,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对“地丁”进行解释,但根据“地丁银”的上下文,可以推测“地丁”可能指的是土地和人口,即对土地和人口征税。
出处:
“地丁”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朝,它是清朝税收制度中的一个术语。
同义词:
地丁银
地税
人头税(虽然人头税与地丁银在征收对象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指对土地或人口的税收)
反义词:
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免赋”、“免税”
相关词语:
地丁银额
地丁税制
地方财政
税收制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地丁银”的历史故事很多,但具体与“地丁”一词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通常与清朝税收制度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改革会被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清政府通过改革,将原本复杂的税收制度简化为单一的“地丁银”,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相关词语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dì mǔ地亩
- dì chǎn地产
- èr dīng二丁
- cǎo dì草地
- dīng xiāng丁香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dì qū地区
- shàn dā dā dì讪答答地
- dīng xiāng hé丁香核
- dì fāng zhì地方志
- dīng shēn qián丁身钱
- dīng líng丁玲
- dì shì地市
- dì lǐ guǐ地里鬼
- shè huì dì wèi社会地位
- dì tǔ shé地土蛇
- dīng xiāng hè丁香褐
- běi dì北地
- guì tǔ dì跪土地
- zhí mín dì殖民地
- zhì dì质地
- dīng dōng丁东
- dīng dīng丁丁
- xīn dì心地
- zhí mín dì植民地
- dì píng地平
- dì bù地步
- dì píng chuān地平川
- dì fāng guān地方官
- bàn zhí mín dì半殖民地
- dīng xiāng tóu丁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