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n

地棍


拼音dì gùn
注音ㄉ一ˋ ㄍㄨㄣˋ

地棍

词语解释

地棍[ dì gùn ]

⒈  地痞。

引证解释

⒈  地痞。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兰若庵 僧 慧远,具控伊徒尼僧 心远 被地棍 权勿用 奸拐霸佔。”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是晚问船家:‘该邑城乡间有地棍地霸为害於一乡者否?’答云:‘先前原有,近来却无,地方极为安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有一天差役拿了个地棍来回他,他连忙升了公座,那地棍还没有带上来,他就‘混帐羔子’‘忘八蛋’的一顿臭駡。”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我又没有本事去作地棍巴结官府,又没有法子去作捐商,盘剥细民。”

国语辞典

地棍[ dì gùn ]

⒈  地痞流氓。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萧山县正堂吴。为地棍奸拐事:案据兰若庵僧慧远,具控伊徒尼僧心远,被地棍权勿用奸拐霸占在家一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可是他当六门总巡的时候,有一天差役拿了个地棍来回他。」

分字解释


※ "地棍"的意思解释、地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远处小铃铛足下地棍勃然大怒,骂道:死炉子,来这修罗道,我大气都不敢出,装一根普通的棍子装到现在,你竟然就这样把我出卖了。


AI解释


词语“地棍”的意思:

“地棍”通常指那些在当地有一定势力、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恶势力成员。这类人可能在某个社区、村庄或城市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道德的,甚至违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地棍”一词,因此无法提供该词的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主要收录了古代汉语中常见和重要的词汇,而“地棍”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并未被收录。

出处:

“地棍”一词的出处无法确切考证,但根据其意义,可以推测其源于民间口语,用于描述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成员。

同义词:

恶棍、地痞、流氓、恶霸等。

反义词:

守法公民、正义人士、好公民等。

相关词语:

地痞流氓、恶霸、黑恶势力、地头蛇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地棍”的故事和典故,其中不乏揭露社会黑暗面、赞美正义战胜邪恶的内容。例如,一些新闻报道中的黑恶势力被打掉,群众称快的故事,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恶霸形象被正义人物击败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乡村,那些地棍横行霸道,欺压村民,最终被公安机关绳之以法,村民们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