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策

词语解释
定策[ dìng cè ]
⒈ 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
⒉ 决定方略或策略。
⒊ 既定的政策方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
引《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与大将军 霍光 定策立 宣帝,益封千户。”
《汉书·赵充国传》:“与大将军 霍光 定册尊立 宣帝,封 营平侯。”
《旧唐书·韦嗣立传》:“以定册尊立 睿宗 之功,赐实封一百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李泌 曰:‘赖陛下语臣,使 杨素、许敬宗、李林甫 之徒承此旨,已就 舒王 图定策之功矣。’”
明 李贽 《读史汇·杨廷和》:“余又怪其不能以事 康陵 者而事 永陵 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 世宗 仁圣,终能听己也耶?”
《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穆宗 崩,太后定策立 德宗。”
⒉ 决定方略或策略。
引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运筹 固陵,定策东袭。”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庚午,帝还 越州,遂定策航海,乃移 四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二十一年,定策屯田。”
⒊ 既定的政策方略。
引晋 陆机 《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国语辞典
定策[ dìng cè ]
⒈ 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
引《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⒉ 策划、筹谋。
引《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⒊ 既定的政策。
引《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分字解释
※ "定策"的意思解释、定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你制定策略可以遵循兵不厌诈的原则,但是很多职业道德的禁区你还是不要轻易的跨越,那是雷区,会把你炸的粉身碎骨。
2.文章构建了一个安全、稳定、完备的远程备份平台,按照一定策略实现不同方式的远程备份,并提供数据恢复调用接口。
3., 你制定策略可以遵循兵不厌诈的原则,但是很多职业道德的禁区你还是不要轻易的跨越,那是雷区,会把你炸的粉身碎骨。
4.“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制定策略,克服文过饰非的倾向”,终极目标就是将这些裹了糖衣的消息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他们流传开来。
AI解释
词语“定策”的意思是指制定策略、决策或者方针。在古代,通常用于描述君主或高层决策者制定国家政策或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定策,决定策略,决策也。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出处:
“定策”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为“吴起定策,与孙子谋,以齐、燕、韩、魏之强,可以并吞天下,故与孙武定策。”
同义词:
决策
定计
策划
决策
策定
反义词:
随意
仓促
决策不明
相关词语:
决策者
政策
策略
决策过程
决策机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定策”这个词语常被用来描述某个事件或现象背后的决策过程。例如,某公司发布了一项新政策,网友可能会讨论这个政策的制定过程,称之为“定策”。
造句: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领导层经过多次讨论和定策,决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相关词语
- jué cè决策
- yuē dìng约定
- xié dìng协定
- zhuī cè追策
- fāng cè方策
- dìng diǎn定点
- cè lüè策略
- móu wú yí cè谋无遗策
- guó cè国策
- bù dìng不定
- zuǒ cè佐策
- píng dìng平定
- é dìng额定
- biāo dìng标定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cè mǎ策马
- què dìng确定
- jiā cè挟策
- dìng yì定义
- dìng wèi定位
- dìng mìng bǎo定命宝
- shàng cè上策
- biān cè鞭策
- wěn dìng稳定
- pàn dìng判定
- cè wú yí suàn策无遗算
- dìng xiāng jì定香剂
- cái zhèng zhèng cè财政政策
- xià cè下策
- dìng lǐ定理
- tài píng cè太平策
- zhèng c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