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īng liáng
注音ㄉ一ㄥ ㄌ一ㄤˊ
繁体丁糧
⒈ 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
⒈ 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
引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武当、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词语“丁粮”在汉语中指的是古代对男丁和粮食的统称,常用于描述国家的赋税情况或人口粮食状况。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丁粮”并没有单独的词条,但根据其用法,可以推断其含义。结合《康熙字典》中“丁”和“粮”的解释,“丁”指成年男子,“粮”指粮食,因此“丁粮”可以理解为成年男子的粮食。
出处
“丁粮”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在古代,国家为了征收赋税,会统计每个家庭成年男子的数量和粮食产量,因此“丁粮”成为描述这些统计数据的术语。
同义词
人口粮食
人丁粮食
赋税
反义词
空虚
粮荒
相关词语
赋税
人丁
粮食
农业生产
国家财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丁粮”这个词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历史、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
造句
在古代,国家的繁荣与否往往可以从丁粮的多少来衡量。例如:“在丰收的年份,丁粮充足,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