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xún

东巡


拼音dōng xún
注音ㄉㄨㄥ ㄒㄨㄣˊ

繁体東巡

东巡

词语解释

东巡[ dōng xún ]

⒈  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

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史记·封禅书》:“二世 元年,东巡 碣石,并海南,歷 泰山,至 会稽,皆礼祠之。”
唐 白居易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诗:“翠华黄屋未东巡,碧 洛 青 嵩 付大臣。”

分字解释


※ "东巡"的意思解释、东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东巡”的意思:

“东巡”指的是古代皇帝或官员到东方地区巡视,考察地方政务、民情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泛指到某个地区进行考察或巡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东巡”的解释较为简略,仅表示皇帝或官员到东方巡视。

出处:

“东巡”这一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明清两代,皇帝东巡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活动。

同义词:

东征、东行、东巡幸

反义词:

西巡、南巡、北巡

相关词语:

东宫、东岳、东海、东京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东巡”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的是,康熙帝曾多次东巡,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东巡,此次东巡历时三个月,行程近万里,途中康熙帝巡视了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对地方政务、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造句:

为了了解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国家领导人决定进行一次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