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

词语解释
东征[ dōng zhēng ]
⒈ 向东征伐。
⒉ 东行。
引证解释
⒈ 向东征伐。
引《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郑玄 笺:“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
汉 扬雄 《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唐 李商隐 《随师东》诗:“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鬭心。”
⒉ 东行。
引汉 班昭 《东征赋》:“惟 永初 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国语辞典
东征[ dōng zhēng ]
⒈ 向东征伐。
引《文选·扬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⒉ 东行。
引《文选·班昭·东征赋》:「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分字解释
※ "东征"的意思解释、东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宗教一旦体制化,一旦大规模地扩张并且掌握政权,不是毁灭于自己的内部,滋生数不胜数的伪行和腐败了;就是毁灭于外部,用十字军东征一类的圣战,用宗教法庭对待科学的火刑,染上满身鲜血,浮现出狰狞的面孔。
2.公元1277年12月,对于忽必烈来说,高丽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变故,可以认为是第二次东征日本前的一个小插曲。
3.受德自小便聪慧过人,这些年又随寡人东征西讨,涨了不少见识。
4.其余兄弟五人则都为帝国重将,老大唐天雄更是战功赫赫,数次带兵东征西讨,从无败绩,已贵为帝国东北十三郡都统,执掌大半帝国兵权。
5.该酒窖修建于1189年,可算得上是英国最古老的酒馆了。东征队伍在去拜见理查一世的路上还曾在此地驻留。
6.西周王室内乱,周公东征,辛公甲无意中破解锁魂塔符印,致使怨魂逃脱,天界遣守日仙童下界转生收伏魔君,却造就人间恩怨,引出一段天龙传说。
7.战匈奴,龙旗招展匈奴遁,中华版图至北极;战南洋,汉军铁马平蛮邦,万千岛国归大汉;东征西讨,大中华帝国终于一统欧亚大陆,一圆现代热血青年心中强国之梦。
8.昔年我为你一句话,东征西伐血染白甲,不惜兵临城下灭了我自己的家国。谁知等我凯旋才知道我是一念之差竟为他人作嫁衣。我在城下看你与他君临天下。你可知那一刹那,我如同今日泪如雨下!君不贱
9.1404年11月,原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跛子帖木儿亲自率军东征,1405年2月,其前锋已达新疆吐鲁番东北,距离明帝国西部边界重镇哈密卫还剩大约400公里。
10.关羽大意失荆州,命丧东吴之手,刘备于成都肇建蜀汉王朝,因愤恨东吴背信弃义而挥师东征.
AI解释
词语“东征”的意思:
“东征”是指向东方进行征战或征伐。它通常用来描述军队或势力向东方发起的军事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东征”的解释为:“东,东方也;征,征伐也。东征,谓向东方征伐。”
出处:
“东征”这个词语在《左传》中有记载。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提到:“公将东征,以服齐、鲁。”
同义词:
东伐
东征南战
东讨
反义词:
西征
西伐
西讨
相关词语:
东征西讨
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
征伐
征战
东征北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东征”的典故,可以提到《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东征。刘备为了统一天下,向东攻打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这个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很多帝王都曾进行过东征,以扩大自己的疆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东征高丽,使得唐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相关词语
- dōng fú东服
- zhēng shōu征收
- bàn dōng办东
- dōng guān东关
- lǎo dōng老东
- guān dōng jūn关东军
- yùn dōng dōng晕东东
- zī dōng资东
- huài dōng xī坏东西
- háng dōng行东
- diàn dōng佃东
- dōng tǔ东土
- lóng dōng龙东
- dài dōng待东
- liáo dōng辽东
- jiāng dōng江东
- yuǎn dōng远东
- dōng gāng东冈
- qiáng dōng yǐn墙东隐
- lǎo dōng jiā老东家
- hàn dōng zhū汉东珠
- dōng jìn东晋
- tài dōng泰东
- dà dōng大东
- yù xī dōng玉西东
- qí dōng齐东
- xián dōng贤东
- xú hǎi dōng徐海东
- dāng dōng当东
- dōng fù东父
- dōng yuè东岳
-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