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àncháng

断肠


拼音duàn cháng
注音ㄉㄨㄢˋ ㄔㄤˊ

繁体斷腸
词性动词

断肠

词语解释

断肠[ duàn cháng ]

⒈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heartbroken;

⒉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引证解释

⒈  割开或切断肠子。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⒉  谓肠断折。参见“断肠猿”。

⒊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苏轼 《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

⒋  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国语辞典

断肠[ duàn cháng ]

⒈  切断肠子。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⒉  比喻悲伤到了极点。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分字解释


※ "断肠"的意思解释、断肠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

2.钱包越来越瘦,头发越来越薄。月月光,愁断肠。。

3.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4.夜幕空空秋风劲,断肠咫尺天之涯。

5.悲痛欲绝寸断肠,两眼滞呆泪流干。只见张嘴无声音,如饥似渴望眼穿。只盼马航早回返,等待亲人消息传。一线希望也寻觅,祈祷奇迹早出现。愿亲人早归全家聚!

6.钱包越来越瘦,头发越来越薄。月月光,愁断肠。。

7.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8.,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10.钱包越来越瘦,头发越来越薄。月月光,愁断肠。。


AI解释


词语“断肠”的意思:

“断肠”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痛苦,如同心被切断一般。它通常用来形容爱情上的失落、离别之痛或深切的悲伤。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断肠”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出现,但可以理解为“断”指断裂,“肠”指内心,合起来就是形容内心的痛苦或悲伤到了极点。

出处:

“断肠”的成语出处并不明确,但它源于古代诗词中表达悲伤情感的表达方式。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诗句,这里的“断行”可以理解为行走中断绝,引申为情感上的断绝。

同义词:

哀伤、悲痛、心碎、断魂、肠断

反义词:

欢乐、愉快、欢畅、喜乐

相关词语:

断肠人、断肠声、断肠诗、肠断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断肠人”是一个与“断肠”相关的网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失恋的男子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的断肠诗,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和安慰,从而成为了一个网络典故。

造句:

她听到分手的消息后,泪水如断肠般流淌,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