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ànchǔ

断楮


拼音duàn chǔ
注音ㄉㄨㄢˋ ㄔㄨˇ

繁体斷楮

断楮

词语解释

断楮[ duàn chǔ ]

⒈  残缺的纸。

引证解释

⒈  残缺的纸。

明 汪道会 《墨赋》:“鐫鏤贞珉,点画断楮。”

分字解释


※ "断楮"的意思解释、断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断楮”的意思:

“断楮”是指断绝纸笔,比喻停止写作或停止写信。这个词语多用于形容文士因某种原因而停止创作或不再与人通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断楮”的解释为:“断,绝也。楮,书也。断楮,谓绝笔也。”

出处:

“断楮”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成语性质的词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对停止写作或停止通信的比喻。

同义词:

1. 绝笔

2. 停笔

3. 断书

反义词:

1. 挥毫

2. 挥笔

3. 笔耕不辍

相关词语:

1. 笔墨

2. 文章

3. 书信

4. 文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断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因种种原因而停止写作的故事。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仕途不顺,曾一度“断楮”,不再作诗。后来,在好友的劝解下,他重新拾起笔,创作了更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因病卧床,他不得不断楮一段时间,专心调养身体。

2. 在完成这部著作后,他决定断楮,暂时不再涉足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