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堕马髻堕马髻的意思
duò

堕马髻


拼音duò mǎ jì
注音ㄉㄨㄛˋ ㄇㄚˇ ㄐ一ˋ

繁体墮馬髻

堕马髻

词语解释

堕马髻[ duò mǎ jì ]

⒈  亦称“墯马髻”。

⒉  古代妇女发髻名。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坠马髻”。古代妇女发髻名。

《后汉书·五行志一》:“堕马髻者,作一边……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分字解释


※ "堕马髻"的意思解释、堕马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堕马髻”的意思:

“堕马髻”是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之一,因其造型犹如女子骑马时头发从帽檐滑落,故称“堕马髻”。这种发髻通常高耸且富有层次感,是古代贵族妇女及部分贵族女性的流行发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堕马髻”的解释较为简略,大致意思是:“堕马髻,一种古代女子发髻样式,似马骑者头髻。”

出处:

“堕马髻”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中,原文为:“魏武(曹操)常云:‘我有三面,一面可令女人堕马。’”这里的“三面”指的是曹操的三种面貌,其中一种能令女人因为倾倒而堕马,这里将“堕马”与美女的发型结合,形成了“堕马髻”这一概念。

同义词:

垂云髻、堕马头

反义词:

高髻、盘发

相关词语:

高头马、美人堕马、花间一壶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堕马髻”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提及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被后人解读为唐代女子喜欢佩戴“堕马髻”,以展现自己的美丽。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代宫廷中的女子,纷纷效仿流行“堕马髻”,以彰显自己的高贵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