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

独善


拼音dú shàn
注音ㄉㄨˊ ㄕㄢˋ

繁体獨善

独善

词语解释

独善[ dú shàn ]

⒈  修养个人美好的品德。

cultivate personal integrity;

引证解释

⒈  谓独自为善守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民乱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旧唐书·李晟传》:“怀光 军輒虏驱牛马,百姓苦之; 晟 军无所犯。 怀光 军恶其独善,乃分所获与之, 晟 军不敢受。”

⒉  特别好;最优良。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
清 刘献廷 《筒车》诗序:“水利关民生最鉅,行水高原,假器为利,五方殊制,而 湖南 之筒车为独善矣。”

⒊  犹言特别专精。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后序》:“崇文馆学士 张嘉会 独善此书,而无注义。”

⒋  “独善其身”之略语。参见“独善其身”。

《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独善之美有餘,兼济之功未也。”
《周礼·于谨传》:“﹝ 谨 ﹞功名既立……乃上所乘骏马及所著鎧甲等。 太祖 识其意,乃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
唐 李白 《赠韦秘书》诗:“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自然之中,在这独善的大道之中,高唱着人性的凯旋之歌,表示欢迎。”

国语辞典

独善[ dú shàn ]

⒈  只顾一己的修养。

如:「人活著与其独善,不如兼善。」

分字解释


※ "独善"的意思解释、独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公等读书人宜崇圣贤之教,尊帝王之法,达则移风易俗,为士民之表率,穷则独善其身,为子孙之仪型,何至自处卑污,甘作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护法也。

2.曾经叱咤风云的湖南长沙定王台书市能否“独善其身”?10月22日,记者来到书市一探究竟。

3.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上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士比亚

4.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这样的事难道他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吗?

5.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这样的事难道他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吗?

6.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7.学会让理想降落回脚踏实地的地面,学会应对俯拾皆是的琐碎,学会跨越从前不屑一顾的沟壑。只有历史需要铭记强者,我们无力被历史铭记,但能让亲人需要、友人温暖、路人欣慰。就让历史去讴歌壮志凌云、开天辟地、创造伟业的先行,让生活去奖励埋首耕耘、独善其身的凡人!

8.究竟是独善其身,还是惹是生非;究竟是自求多福,还是损人害己?究竟是玲珑剔透,还是自作聪明?究竟是运筹帷幄,还是作茧自缚?究竟……

9.独善其身的诗人往往从内向的默省中体味人生,他们的诗篇中往往既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又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10.一百十四、按照中国的传统,君子是做人的典范。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让不争。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独善其身。王小波


AI解释


词语“独善”的意思:

“独善”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或修养,不关心外界或他人。它强调的是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保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独善”可能没有专门的条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独自善其身”,即只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或个人利益。

出处:

“独善”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成语或词组在使用,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中对个人修养的描述。

同义词:

自善

自全

自守

反义词:

众善

公善

利他

相关词语:

独善其身

自我修养

保全自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独善其身”这个成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在这里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逃跑时,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在逃跑。妻子为了逃跑,割掉了自己的袖子,儿子为了逃跑,割掉了自己的脚趾。孟子问割袖子和割趾子的原因,妻子说为了轻便,儿子说为了快速。孟子则认为,妻子是为了保全自己,儿子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都是出于“独善其身”的考虑。

造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选择独善其身,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不为外界诱惑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