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

词语解释
恶露[ è lù ]
⒈ 产妇分娩后由子宫排出的余血和浊液。正常情况下,产后二至三周完全排尽。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中医特指妇女产后胞宫内遗留的馀血和浊液。
引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古方书》:“有妇人因产病,用《外臺秘要》坐导方,其后反得恶露之疾,终身不瘥。”
国语辞典
恶露[ è lù ]
⒈ 佛教上指身上不净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
⒉ 医疗上指妇人产后阴道排出的秽浊液体。包括瘀血、黏液、坏死的子宫内膜等。
分字解释
※ "恶露"的意思解释、恶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产后恶露具有波动性,尤其是剖宫产组。
AI解释
词语“恶露”的意思:
“恶露”是指妇女在分娩后排出的一种含有血液、黏液、坏死的蜕膜组织等混合物的分泌物。它是女性生理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在分娩后的几天到几周内排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恶露”这个词语,但根据其组成部分,“恶”字通常表示不好、恶劣,“露”字原指露水,此处引申为排出体外的液体。因此,“恶露”在字典中可能被解释为指不良的液体排出。
出处:
“恶露”这个词语在中医和古代文献中有所提及,主要出现在关于妇女产后护理的医学著作中。
同义词:
产褥血
产后恶露
坐月子出血
反义词:
无恶露
恶露干净
相关词语:
分娩
产后恢复
坐月子
褥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恶露”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生理现象,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一些产后护理的经验分享中,可能会提到恶露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用这个词语造句:
产后,小王妻子身上的恶露逐渐减少,身体也在慢慢恢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