ēn

恩例


拼音ēn lì
注音ㄣ ㄌ一ˋ

恩例

词语解释

恩例[ ēn lì ]

⒈  指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规定。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规定。

元 王恽 《贺正口号》:“岁岁大酺恩例溥,自慙虚薄仰皇扃。”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雍正 时有詔,廪贡得与銓选。君又以恩例授县令职。”

分字解释


※ "恩例"的意思解释、恩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恩例”的意思:

“恩例”指的是朝廷对臣民给予的恩惠或特殊的待遇。它通常指因某种特殊情况或贡献,皇帝或上级对下级给予的特殊恩典或待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恩例”的解释为:“恩,惠也。例,比也。恩例,谓朝廷所施恩惠之例也。”

出处:

“恩例”作为一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它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多与朝廷的恩赐或特赦有关。

同义词:

特赦

恩赐

恩典

反义词:

惩罚

严惩

相关词语:

恩荫

恩赏

恩惠

恩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皇帝对臣子或百姓实施恩例的故事。例如,清朝时期,康熙帝曾因为某位臣子的忠诚或贡献,给予他特殊的恩例,如官职提升、免赋税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为了恩例的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朝廷为了表彰李将军的赫赫战功,特下恩例,晋升其为边疆总镇,并赏赐他家银两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