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

词语解释
法币[ fǎ bì ]
⒈ 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1948年为金圆券所代替。
英paper currency issued by the KMT government from 1935 onwards;
引证解释
⒈ 由国家以法律赋予强制通用力的货币。特指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实行币制改革后,法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发行流通的纸币。
引巴金 《寒夜》九:“四磅奶油大蛋糕法币一千六百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只要把伪法币伪金圆券变成货,那一定赚钱。”
国语辞典
法币[ fǎ bì ]
⒈ 法律赋与强制通用的货币。如本位货币、辅币等。
分字解释
※ "法币"的意思解释、法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英镑当时正对美元贬值,也就连累法币跟着一同贬值.
2.可现在市面上到处都在传这金圆券会和法币一样会大贬值。
3.就是这种金融市场的不负责任行为让法币在近100年里持续贬值。
4.此时复业的“中兴源丝织厂”少量地生产一些库缎和妆金库缎,专门销售给一些来华观光的外国人,年产量只有2300米,产值仅仅9000多元旧法币。
AI解释
词语“法币”:
意思:法币是指由政府官方发行并强制通用的货币。在历史上,某些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会发行法币以替代之前通行的货币。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法币”二字,但可以推测“法”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为“法度”、“规定”,“币”字则是指货币。结合来看,“法币”可能是指按照法定规定发行的货币。
出处:《辞海》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于“法币”的记载。
同义词:官方货币、法定货币
反义词:非官方货币、非法货币
相关词语:纸币、硬币、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法币的故事不多,但可以提及一些历史事件,如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取代之前的法币,试图稳定经济。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那个时期,法币的发行量过多,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以下是对造句的进一步解释:
这句话通过“法币”一词描述了一个历史背景,即某段时间内由于法币发行过多,引发了通货膨胀,从而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这里的“法币”体现了其作为官方货币的特性,同时也揭示了通货膨胀这一宏观经济问题的表现。
相关词语
- zhí fǎ执法
- zhèng fǎ政法
- zhǐ fǎ指法
- xiù yī zhí fǎ绣衣执法
- shí tǐ fǎ实体法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师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fǎ rén法人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规
- 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
- yòng fǎ用法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会
- qiāng fǎ枪法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bù fǎ不法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shuì fǎ税法
- fǎ zhì法制
- shǒu fǎ手法
- fǎ zé法则
- fǎ lǜ法律
- tǔ fǎ土法
- fú fǎ bō lí浮法玻璃
- gān fǎ干法
- hé fǎ合法
- zhī fǎ fàn fǎ知法犯法
- shǒu fǎ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