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bǎng

放榜


拼音fàng bǎng
注音ㄈㄤˋ ㄅㄤˇ

放榜

词语解释

放榜[ fàng bǎng ]

⒈  亦作“放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放牓”。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太和 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
唐 杜牧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东都 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迴。”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 光范门,候过宰相。”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榜后复试》:“请各省放榜后,中式之人赴省填写亲供。”

国语辞典

放榜[ fàng bǎng ]

⒈  考试经评定成绩后,公布录取名单。也作「发榜」。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暗思一梦之奇,二十七日放榜,王氏却于二十六日间亡故。」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放榜那日,报录人到了镇上,祁太公便同了来。」

分字解释


※ "放榜"的意思解释、放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明天就要放榜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2.明天就要放榜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3.大学联考放榜后,有人满面春风,有人垂头丧气,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4.大学联考放榜后,有人满面春风,有人垂头丧气,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AI解释


词语“放榜”的意思:

“放榜”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公布科举考试的结果。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有时也用来泛指公布某种评选或比赛的结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放榜”的解释为:“榜,告示也。放榜,公布也。”

出处:

“放榜”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放榜则是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

同义词:

公布

张榜

出榜

反义词:

隐瞒

暗示

相关词语:

科举

榜首

名次

金榜题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放榜”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传说李白在参加科举考试后,放榜之日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上。后来,李白得知是因为主考官误将他的名字写错了,导致他落榜。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中放榜的重要性和对考生的影响。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今年的高考放榜日终于到了,家长们都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