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dēng

放灯


拼音fàng dēng
注音ㄈㄤˋ ㄉㄥ

繁体放燈

放灯

词语解释

放灯[ fàng dēng ]

⒈  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指放河灯。

引证解释

⒈  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⒉  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国语辞典

放灯[ fàng dēng ]

⒈  元宵时张灯的习俗。

宋·辛弃疾〈定风波·少日犹堪话别离〉词:「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

分字解释


※ "放灯"的意思解释、放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放灯”的意思:

“放灯”是指在中国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人们点亮灯笼,悬挂于街头巷尾,以增添节日气氛的一种习俗。这个词语通常与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相关联。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放灯”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可以理解为“放灯笼”的意思。灯笼是古代照明工具,常用于节日庆典,因此“放灯”可以理解为“点亮并悬挂灯笼”。

出处:

“放灯”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源于古代的节日习俗,特别是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放灯已成为一种固定的庆祝活动。

同义词:

点灯

张灯

点灯笼

张灯笼

反义词:

熄灯

撤灯

相关词语:

灯笼

元宵节

庙会

节日庆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放灯”这个词语与许多传统节日和民间故事相关。例如,元宵节是放灯的重要节日之一,相传起源于汉朝,与“元宵”的“元”字有关,意味着新的一年。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放灯、赏灯、猜灯谜,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网络故事或典故之一是关于元宵节放灯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元宵的年轻女子,她的父母被恶霸欺压,元宵为了救父母,用智慧放灯,引来了神兵天将,最终打败了恶霸,救出了父母。从此,元宵节放灯便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今年的元宵节,大街小巷都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灯笼,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