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guǐ

方轨


拼音fāng guǐ
注音ㄈㄤ ㄍㄨㄟˇ

繁体方軌

方轨

词语解释

方轨[ fāng guǐ ]

⒈  车辆并行。

⒉  指平坦的大道。

⒊  取法;比肩。

⒋  指品行端正。

引证解释

⒈  车辆并行。

《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
《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
清 顾炎武 《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

⒉  指平坦的大道。

《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
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

⒊  取法;比肩。

《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絶,遗文灿然,方轨前代。”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九年》:“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羣目。”
清 黎松门 《<续板桥杂记>序》:“梯崖縋渊,往往方轨古人。”

⒋  指品行端正。

《南史·刘琎传》:“瓛 弟 璡 字 子璥,方轨正直,儒雅不及 瓛 而文采过之。”

国语辞典

方轨[ fāng guǐ ]

⒈  两车并行。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文选·张衡·西京赋》:「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分字解释


※ "方轨"的意思解释、方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方轨”的意思:

“方轨”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道路或车轨等平直整齐,比喻事物的秩序井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方轨”并没有作为单独的条目出现,但从“方”和“轨”的解释可以推测,“方”意为正方形、规则,而“轨”意为车辙,因此“方轨”可能指的是车轨的形状规整或道路平坦整齐。

出处:

“方轨”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等,但在这些文献中,“方轨”通常不单独出现,而是与“正”、“平”等词语搭配使用。

同义词:

方正

规整

平直

反义词:

曲径

交错

凌乱

相关词语:

方正

规矩

规范

整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方轨”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规则、秩序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古代对道路、建筑等的规划,体现了对“方轨”精神的追求。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条高速公路的设计非常科学,所有的车道都是方轨平直,使得行驶更加安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