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司

词语解释
藩司[ fān sī ]
⒈ 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⒉ 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南北朝 时州刺史的别称。
引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
⒉ 官名。 明 清 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引《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佔身体……毒害良民,无所不为。”
国语辞典
藩司[ fán sī ]
⒈ 南北朝时的州刺史。
引《文选·沈约·齐故安陆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榇,藩司抑而不许。」
⒉ 明朝时负责各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使」条。
分字解释
※ "藩司"的意思解释、藩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藩司”:
意思:藩司是指古代中国地方上的行政长官,尤其是指一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主席或省长。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藩”字有边防守卫、封国之意,“司”字有主管、管理的意思,因此“藩司”合起来指的是掌管地方边疆事务的官员。
出处:
“藩司”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员分为多个级别,藩司是其中的一种。
同义词:
巡抚、巡按、太守等。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中央官员”、“皇帝”等。
相关词语:
藩镇、藩篱、藩屏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藩司”的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曹操封为“蜀汉藩王”的故事,刘备作为藩王,相当于一个藩司,管理蜀汉地区。
造句:
明朝时期,藩司杨继盛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但他依然不忘国家安危,坚守岗位,为民造福。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藩司的一个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杨继盛的藩司。他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到了边远地区。在那里,他依然关注国家大事,努力改善民生,受到当地百姓的敬仰。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一个有关忠诚和担当的佳话。
相关词语
- fān sī藩司
- fān sī藩司
- sī fǎ司法
- sī jī司机
- sī kōng tú司空图
- dào huì sī道会司
- sī mǎ司马
- àng sī盎司
- sī fǎ jī guān司法机关
- tǔ sī土司
- fān dùn藩盾
- pài lì sī派力司
- gōng sī公司
- xiàn sī宪司
- chū fān出藩
- sì sī四司
- jì sī祭司
- gǔ quán gōng sī股权公司
- bǎo xiǎn gōng sī保险公司
- yóu sī邮司
- bái yún sī白云司
- sī jì司计
- dōng fān东藩
- sī nán chē司南车
- sī huì司会
- chēng fān称藩
- sī yí司仪
- sī lìng司令
- fān fú藩服
- yīn sī阴司
- sī zhǎng司掌
- sān sī shǐ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