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àn yán zhí jiàn
注音ㄈㄢˋ 一ㄢˊ ㄓˊ ㄐ一ㄢˋ
成语解释
犯言直谏
繁体犯言直諫
词语“犯言直谏”的意思:
“犯言直谏”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敢于直言不讳地进谏,即使冒着风险也要提出正确的意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敢于面对权威,勇敢地提出不同意见,即使可能会受到惩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犯言直谏”的解释为:“犯,触也;言,言语也;直,正直也;谏,谏诤也。言触正直,故进谏。”这里的“犯”是触犯的意思,“直谏”则是直率地进谏。
出处:
“犯言直谏”这个成语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史记·周本纪》,讲述的是周厉王时期,召公、周公等大臣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周厉王,但仍然坚持直谏的故事。
同义词:
直言不讳
坦率直言
勇于进言
反义词:
谄媚奉承
谨小慎微
沉默是金
相关词语:
勇谏
勇敢直言
直言不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犯言直谏”的故事是关于明朝著名的谏臣海瑞。海瑞在明朝嘉靖年间,因为直言进谏,不畏权贵,曾多次触怒皇帝,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会议上,他不顾个人得失,犯言直谏,提出了公司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