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á pàn
注音ㄈㄚˊ ㄆㄢˋ
1.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词语“伐叛”的意思:
“伐叛”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讨伐叛乱的势力或行为。通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军队对反叛者进行的军事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伐”字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征伐”,即讨伐;“叛”字的意思是背叛,反抗。因此,“伐叛”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讨伐叛乱。
出处:
“伐叛”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左传》、《史记》等。
同义词:
讨伐、征伐、剿灭、镇压等。
反义词:
归顺、投降、归附等。
相关词语:
平叛、靖难、讨逆、平定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伐叛”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即诸葛亮平定南蛮叛乱的过程。这个故事中,诸葛亮通过七次擒获孟获,最终使孟获归顺,实现了平叛的目的。
造句:
我国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曾领兵伐叛,保卫国家的安宁与统一。
例如:唐朝时期,李世民率领军队伐叛突厥,成功平定了边疆的叛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