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ng

法藏


拼音fǎ zàng
注音ㄈㄚˇ ㄗㄤˋ

法藏

词语解释

法藏[ fǎ cáng ]

⒈  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⒉  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无量寿经》卷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
《无量寿经》卷上:“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⒉  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法华经·宝塔品》:“假使有受持,八万诸法藏,班宣如所説,以示亿千人。”
唐 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国语辞典

法藏[ fǎ zàng ]

⒈  藏,形容多法聚集。法藏指佛陀的教法。

唐·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⒉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才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德语Fazang, buddhistischer Mönch (Eig, Pers, 643 - 712)​

分字解释


※ "法藏"的意思解释、法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眼看尸坑被石块填充,血浆渐渐漫溢上来,他们所藏匿的凹豁儿也很快就被尸浆填满,无法藏身了。

2.心中的憧憬不可能像书本一样轻轻合上,合上的书本也无法藏匿在记忆的角落,每一个角落都贴满了你远去的身影,每一个身影都写满了我的祝福,感恩节快乐!

3.她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女人,喜欢把许多想法藏在心里,面子上一点不露声色,连眼色也不透露出一点。


AI解释


词语“法藏”的意思:

“法藏”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积累的经文、戒律、论著等经典文献的总称,也泛指各种学术、技艺等的收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法藏”可能被解释为佛教经典的总称,或者指各种技艺、知识的收藏。

出处:

“法藏”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特别是在佛教文献中经常出现,如《大藏经》等。

同义词:

经藏

经典

藏经

经文

反义词:

空无

贫乏

知识贫乏

相关词语:

佛经

经卷

藏书

学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法藏”这个词语与佛教文化紧密相关,因此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会出现与佛教知识、修行、禅宗等相关的题材。例如,某个网络故事可能讲述了一位高僧苦心收集和传承法藏,最终使佛法得以发扬光大。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老的寺庙中,法藏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金碧辉煌的藏经阁里,供僧侣们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