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ng ān
注音ㄈㄥˋ ㄢ
⒈ 旧称安葬皇帝或父亲。
⒉ 安置神像、神位等亦称奉安。
⒈ 旧称安葬皇帝或父亲。
引《汉书·刘向传》:“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
《后汉书·明帝纪》:“司徒 訢 奉安梓宫,司空 魴 将校復土。”
⒉ 安置神像、神位等亦称奉安。
引宋 苏轼 《画西方阿弥陀佛赞》:“像成奉安於 金陵 清凉寺。”
《明史·周冕传》:“重建太庙成,奉安神主,帝将遣官代祭。”
⒈ 旧制指帝后安葬。今国家元首的灵柩举行葬礼,称为「奉安」。
引《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
词语“奉安”的意思:
“奉安”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安葬,现在多用于指安放或安葬先人的遗体,含有尊敬和哀思之情。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奉安”条目解释为:安葬,使安息。
出处:
“奉安”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礼记·丧服》中有“奉安其丧”的表述。
同义词:
安葬
安放
葬送
反义词:
埋葬
挖掘
相关词语:
安葬仪式
葬礼
奠祭
祭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奉安”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丧葬习俗和故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后,刘备为其举行盛大的葬礼,以示对其的尊敬和哀悼。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家人决定在清明节那天举行奉安仪式,将祖先的骨灰安放在新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