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jiāng

封疆


拼音fēng jiāng
注音ㄈㄥ ㄐ一ㄤ

封疆

词语解释

封疆[ fēng jiāng ]

⒈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boundary; border region;

⒉  将某一地区全权交给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帅。
执掌封疆之印。

local genera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封畺”。界域之标记;疆界。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
《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张守节 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
《汉书·天文志》:“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⒉  疆域;疆土。

《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⒊  指边疆。

《左传·哀公十一年》:“居封疆之间。”
杜预 注:“封疆,竟内近郊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明史·徐达传》:“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浸軼可也。”

⒋  指封疆大吏。详“封疆大吏”。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招商局中集众非一,虽封疆方面,皆预其间,而隐为之规画。”

国语辞典

封疆[ fēng jiāng ]

⒈  疆界。明·陆世廉也作「邦域」。

《管子·小匡》:「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
《西台记·第一出》:「愿明公重奠封疆,再安宗庙。」

⒉  镇守边境的将领。

⒊  境内近郊的地方。

⒋  明清对总督、巡抚的称谓。

英语border region, regional general acting as governor (in Ming and Qing times)​

分字解释


※ "封疆"的意思解释、封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想我国兵强马壮终有一统天下之时,将军大才,正可一展所长列土封疆,彼时自然可以统帅三军席卷西域,收复万疆,以安将士之怀!

2.他在酒楼之中,接触的最多的也就是官府的衙役兵差们,唐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国公,陇西贵族,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3.且身为封疆大吏,必有经文纬武之才,博古通今之识,庶能不动声色,措置咸宜。


AI解释


词语“封疆”的意思:

“封疆”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封建时代诸侯王或地方官所管辖的地方,即封土的疆域。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泛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领土范围。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封疆”的解释为:“封,封建诸侯也;疆,疆界也。封疆,封建诸侯之地也。”

出处:

“封疆”这一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将一定的土地分封给诸侯王,作为他们的封地,这些封地即为“封疆”。

同义词:

领土、疆域、版图、封地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割据”、“分裂”等词语相对。

相关词语:

封王、封侯、疆界、版图、领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封疆”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被封为蜀汉皇帝,其封疆即蜀汉的领土范围。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古代,诸侯王们各自拥有封疆,统治一方,享有很大的权力。

2. 清朝时期,康熙帝统一了中国,将整个国家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封疆,实行地方行政制度。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封疆制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