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mìng

奉命


拼音fèng mìng
注音ㄈㄥˋ ㄇ一ㄥˋ
词性动词


奉命

词语解释

奉命[ fèng mìng ]

⒈  被命令,被要求。

那个士兵奉命应在上午返回。

be supposed to;

⒉  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发。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尝奉命至金陵。——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receive orders; act urder orders; follow the cues of sb.;

引证解释

⒈  接受使命;遵命。

《汉书·英布传》:“淮南王 曰:‘请奉命。’阴叛 楚 与 汉,末敢泄。”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
《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王三老 摇手道:‘老汉今番説了这一遍,以后再不敢奉命了。’”
茅盾 《过封锁线》:“又过了十多分钟,五个客人也奉命疏散。”

⒉  指奉天之命。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夫修德以锡符,奉命以行事,不为进越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於是上帝眷顾 高祖,高祖 奉命,顺斗极,运天关……一日之战,不可殫记。”

国语辞典

奉命[ fèng mìng ]

⒈  接受尊长或上级的命令。

《三国演义·第四回》:「若有驱使,即当奉命。」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来未遇名师指教,今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谨了。」

衔命 受命

英语to receive orders, to follow orders, to act under orders

法语recevoir un ordre, agir sur l'ordre de

分字解释


※ "奉命"的意思解释、奉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软禁中,马赛斯国王曾催促沙佐押巴斯利去法院并派遣两名公证员去收集更多证据,但是沙佐并没有奉命行事。

2.但也正因为他事君与做人奉命唯谨,善于察言观色,唯汉武帝马首是瞻,所以官运才能亨通,以80高龄死于丞相之位。

3.非洲危机应对小组不会成为非洲的常备军,而是一种备而不用的能力,由各国部队在该小组处接受训练与装备,然后驻扎在其本国直到奉命部署到其他地点。

4., 他奉命率军赴台作战,志骄气盈,不可一世,声称“对中国交涉获得解决的唯一手段乃是明确的宣战”,主张对中国沿海各地普遍进行袭击。

5.地震发生后,奉命赶来的部队来不及安营扎寨,就投入到抢救国家财产,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战斗之中了。

6.姜君曾命我录作楹帖,未及奉命,遽闻噩耗。

7.德将军前来敝处,询问,关于俄日同盟传闻的可靠程度如何,并奉命转告我,中国驻彼得格勒公使和驻东京公使均认为俄日同盟具有非。

8.奉命在敌人背后进行活动的部队不可能同时对敌人的正面发生作用。因此,对敌人背后或翼侧的活动不应该看做力量本身有什么增加,只能看做力量的使用提高了效果。

9.他奉命守城却不做准备,等到兵临城下,他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噬脐何及。

10.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9月24日,九门提督署奉命到徐府抓人,正值徐致靖外出,但他一回家,就自行到刑部投案,毫不惊慌失措。


AI解释


词语“奉命”的意思是接受命令或委派去执行某项任务。这个词语通常用于表示某人按照上级的指示或要求去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奉命:《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奉命”一词,但从“奉”和“命”两个字的解释中可以推测,“奉命”应指“接受命令”或“遵命行事”。

出处:

“奉命”一词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源于古代汉语中的“奉”和“命”两个字。其中,“奉”有“接受”、“遵从”之意,“命”有“命令”、“指示”之意。

同义词:

奉令、遵命、受命、奉旨、遵旨

反义词:

违命、抗命、抗旨

相关词语:

奉命行事、奉旨行事、遵命而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奉命”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与古代皇帝相关的例子。在中国古代,皇帝常常通过“奉命”来派遣官员或将领去执行某项重要任务。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曾多次“奉命”派遣将领去巡视各地,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用“奉命”造句:

1. 张警官奉命前往现场调查这起案件。

2. 李医生奉命前往灾区进行医疗援助。

3. 她奉命前往总部汇报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