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tiáo

封条


拼音fēng tiáo
注音ㄈㄥ ㄊ一ㄠˊ

繁体封條
词性名词

封条

词语解释

封条[ fēng tiáo ]

⒈  封闭门户或器物的盖了章的纸条。

strip of paper used for sealing;

引证解释

⒈  粘贴在门户或器物上的字条,表示封闭、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开启和动用。

《平妖传》第七回:“把佛堂前门锁断,贴下两层封条。”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附记编行堂集事》:“观察询所藏何物。僧曰:‘自 康熙 年间至今,本寺更一住持,即加一封条,所藏何物实未悉。’”
陈祖芬 《祖国高于一切》:“家被无理查封了。家具、地毯、车库,一切都贴上了封条。”

国语辞典

封条[ fēng tiáo ]

⒈  封闭房屋或器物的签条。

《儒林外史·第一〇回》:「两公子走过船来,看见贴著『翰林院』的封条。」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谁知门已锁了,贴上一张正堂的封条,进去不得。」

分字解释


※ "封条"的意思解释、封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春姑娘走到了野外的小河边,小河便撕去了白色的封条,小鱼小虾在河里快乐的玩耍,河里的水活泼起来了,正在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小河不再孤独,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2.一名俄罗斯官员撕开贴在舱体上的红色封条,第一名疲劳,脸色苍白的机员,回到了真实的世界。

3.春姑娘走到了野外的小河边,小河便撕去了白色的封条,小鱼小虾在河里快乐的玩耍,河里的水活泼起来了,正在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小河不再孤独,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4.停靠多瑙河边境城市久尔久时,铁路工人发现一节车皮车门上的封条损毁,车门虚掩,随后发现车皮内4箱、总计64枚弹头不翼而飞。

5.但门前两道醒目的白色封条却将这雕栏画栋无情封禁,门口亦有数名玄衣带甲的侍卫把守。

6.停靠多瑙河边境城市久尔久时,铁路工人发现一节车皮车门上的封条损毁,车门虚掩,随后发现车皮内4箱、总计64枚弹头不翼而飞。


AI解释


词语“封条”的意思:

封条,指贴在门、窗或其他出入口上,用以封闭的纸条或布条,通常用于表示某处被封锁、禁止进入或暂时封闭。在古代,封条多用于官方的封锁、禁令或保护等场合。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封”字解释为封闭、封存,“条”字解释为条状物。因此,“封条”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应为:用于封闭的条状物。

出处:

封条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与古代的官方封锁、禁令有关。

同义词:

封印、封条纸、封条布、封条牌等。

反义词:

开放、开启、敞开等。

相关词语:

封锁、封闭、禁令、警戒线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封条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上的事件。例如,清朝时期,康熙帝曾下令封锁某些地区,以防止叛乱。在这种背景下,封条被广泛使用。

造句:

近日,政府部门在小区门口贴上了封条,表示该区域正在进行防疫消毒,禁止人员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