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én liáo
注音ㄈㄣˊ ㄌ一ㄠˊ
⒈ 焚烧。
⒈ 焚烧。
引《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汉 郑玄 笺:“草木燋枯,如见焚燎。”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跋》:“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词语“焚燎”的意思:
“焚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焚”和“燎”两个字组成,通常用来形容火烧、燃烧或者烈火焚烧的样子。其中,“焚”指的是用火烧毁,而“燎”则是指用火烧烤或者使物体着火。合起来,“焚燎”常用来形容大火烧毁一切的场景。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焚燎”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可以从“焚”和“燎”两个字的解释中找到相关信息。
焚:烧毁,如“焚书坑儒”。
燎:用火烧烤,如“燎毛”。
出处:
“焚燎”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诗经》、《左传》等,多用于描述火灾或战争中的破坏景象。
同义词:
焚烧
焚毁
焚烧
烧毁
反义词:
熄灭
灭火
消灭
相关词语:
火灾
烧毁
焚烧
烧尽
焚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焚燎”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个事件中就有大量的书籍被焚毁,可以看作是对“焚燎”这一词语的生动体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火灾发生时,整个村庄被焚燎得一片狼藉。
2. 那场战争造成了无数无辜百姓的家园被焚燎,令人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