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g

佛像


拼音fó xiàng
注音ㄈㄛˊ ㄒ一ㄤˋ
词性名词

佛像

词语解释

佛像[ fó xiàng ]

⒈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figure of Buddha;

引证解释

⒈  释迦牟尼佛 或菩萨的像。有雕像、铸像、画像之别。

《魏书·释老志》:“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彫饰奇伟,冠於一世。”
《新五代史·周世宗纪赞》:“是时中国乏钱,乃詔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佛像》:“后汉 明帝 梦金人长大,顶有日光。 傅毅 曰:‘ 天竺 有其道者,号曰 佛。’於是遣使 天竺,图其形像,此 中国 有佛像之始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

国语辞典

佛像[ fó xiàng ]

⒈  佛陀的造像。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⒉  泛指佛、菩萨、罗汉、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铸、绘画、刺绣。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

英语Buddhist image, statue of Buddha or Bodhisattva, CL:尊[zun1], 張|张[zhang1]

德语Buddhastatue (S)​

法语représentation de Bouddha

分字解释


※ "佛像"的意思解释、佛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体育馆中央有一个可供上百名高僧同时祈福的舞台,舞台最上方有一尊金壁辉煌的大佛像,佛像前还整齐地摆着上百个蒲团。

2.夜深了,遥远的天空仿佛像一件华丽的披风,点缀着一颗颗或远或近钻石般明亮的小星星!看着看着,朦胧的我飘然来到了一片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好多美丽精灵和充满神奇魔力的地方!

3.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4.真正的佛法不是寺院、佛像、供养僧人托钵的食物或是仪式.

5.生活仿佛像一个无情的机器,粗暴地把多么漂亮光鲜的人都一股脑的塞进去,不紧不慢的用时光这种强有力的粉末侵蚀着每一个人,逐渐的,逐渐的,用人所察觉不到的速度,一点一点的带走了年轻人的美丽、热血和梦想。赵菱

6.殿内佛像,慈眉善眼,仪表堂堂,形态逼真,造型生动。

7.石榴花的花瓣呈红色,一朵石榴花的花瓣大约在8到18片左右,花蕊呈黄色。那绿绿的叶衬托着火红的花,仿佛像一个个火红、精致的小铃铛。美丽极了!

8.宝莲禅寺前广场附近有一座庄严雄伟的佛像,为“天坛大佛”.

9.一个少女出现在佛像雕刻师的学徒眼前,她说她希望成为佛像雕刻师。学徒讶异于少女雕出的鸟儿竟如此栩栩如生,决定教导她雕刻佛像。少女能否如愿?

10.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AI解释


词语“佛像”的意思:

佛像指的是雕刻或塑造的佛像,即佛教中佛陀的形象,通常用于佛教寺庙、家庭佛堂等地方,作为供奉和信仰的对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佛像”的解释可能包含其形、义和用法。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汉字字典,对于“佛像”的详细解释可能包含如下内容:

形:雕刻或塑成的佛像。

义:佛教徒所供奉的佛陀形象。

用法:常用于寺庙、佛堂等地方。

出处:

“佛像”作为佛教用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佛像制作的兴起而广泛使用。

同义词:

佛尊

佛身

佛形

佛祖像

反义词:

空像

无像

空虚

相关词语:

佛塔

佛珠

佛经

佛堂

佛教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化中,有关佛像的故事或典故不多,但有一些流行的梗和图片可能会涉及佛像,例如“佛系”一词,来源于网络上的一个表情包,其中一个人手拿佛像,表情轻松,寓意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宁静的寺庙中,信徒们虔诚地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祈求佛祖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