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n

负版


拼音fù bǎn
注音ㄈㄨˋ ㄅㄢˇ

繁体負版

负版

词语解释

负版[ fù bǎn ]

⒈  手持国家图籍。

⒉  指国家版图。

⒊  见“负板”。

⒋  身负版臿的人。指体力劳动者。

⒌  见“负蝂”。

引证解释

⒈  手持国家图籍。

《论语·乡党》:“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负版者,持邦国之图籍。”
刘宝楠 正义:“负本义置之於背,而图籍非可负之物,故解为手持,亦引申之义。”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登年徒负版,兴役趋伐鼛。”

⒉  指国家版图。

清 方文 《二月十九日鉅野道中》诗:“南詔 也归新负版,西山谁问旧遗民。”

⒊  见“负板”。

⒋  身负版臿的人。指体力劳动者。

章炳麟 《非黄》:“且众选者,诚民之同志哉?驰辩驾説以彰其名,又为之树旗表,使负版、贩夫皆劝誉己,民愚无知,则以为诚贤。”

⒌  见“负蝂”。

分字解释


※ "负版"的意思解释、负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负版”指的是印刷中的一种印刷模板,是印刷术的早期形式之一。具体来说,它是用一块平面材料(如木板、铜板等)雕刻成所需图案后,再涂上油墨,用于印刷的一种工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负版”的解释较为简略,仅指代印刷用的木板。

出处:

负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唐代。

同义词:

印板

印模

反义词:

非版(非印刷模板)

相关词语:

油墨

模具

版画

水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负版”的典故较少,但在一些古代小说或民间传说中,可能会有与印刷术相关的故事。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印刷机”,虽然没有明确提及负版,但可以间接反映出当时印刷技术的应用。

造句:

在古代,工匠们将雕刻好的负版固定在印刷机上,用以批量印刷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