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


拼音fú jī
注音ㄈㄨˊ ㄐ一

繁体伏擊
词性动词

伏击

词语解释

伏击[ fú jī ]

⒈  用伏兵突然袭击敌人。

ambuscade; ambush;

⒉  偷袭猎物,静悄悄地追逐猎物,尤指不用猎狗。

still-hunt;

引证解释

⒈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

孙犁 《白洋淀纪事·塔记》:“列士里面,有的因为伏击、奇袭、攻坚、遭遇,死在战场。”

国语辞典

伏击[ fú jí ]

⒈  凭借有利地形,以逸待劳,以暗袭明,对行动中的敌人予以奇袭,歼灭敌军,俘获人员或军品,搜集情报,或完成战术上特定之任务。

分字解释


※ "伏击"的意思解释、伏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高大章自己都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老人一辈子身经百战,却唯独对这场“白草洼伏击歼灭战”记忆犹新。

2.仿佛有一种埋藏在心底的悲伤浮起来揪痛人的心,他的灵魂倏然间遭到旧日情感的伏击,他的嘴唇开始颤动,他所失去的一切如同一股洪流将他卷入其中。阿尔博姆

3.民警见状,立即从守候伏击的路边冲出,当场抓获1人,缴获作案工具匕首一把。

4.在刘伯承等著名军事家的指挥下,他们时而乘敌不备夜袭阳明堡,时而预先设埋伏击薛公岭,时而依托阵地保卫黄崖洞,时而攻心与战役相结合围困蟠龙敌人。

5.逊尼派武装分子通常采用击跑配合伏击战、路边炸弹或迫击炮袭击美军,为了避开美军火力,对已构筑防御工事的军事堡垒不进行直接进攻。

6.在刘伯承等著名军事家的指挥下,他们时而乘敌不备夜袭阳明堡,时而预先设埋伏击薛公岭,时而依托阵地保卫黄崖洞,时而攻心与战役相结合围困蟠龙敌人。

7.一跃而起的毛添福,一马当先如同狂飙般的带着人马呼啸而去,几乎是转瞬之间就来到了敌军的第一道伏击线边。

8.我军佯装退却,敌人果然中计,一步步地进入我军的伏击圈。

9., 首先,鲁滨逊的反应是恐惧,继而他义愤填膺,决心在那些野人下次来犯时对他们进行伏击,尽量消灭他们。

10.夜袭的弟兄策马来到阵前,亲热地和马大元的部属们抱成一团,有人马上开始大吹法螺,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昨晚漂亮的伏击战。


AI解释


词语“伏击”的意思:

伏击,指事先在敌人必经之路或预定地点埋伏,待敌人到来时突然袭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伏,隐也。击,打也。伏击,谓潜藏以待击也。”

出处:

“伏击”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吾伏兵以待之。”这里的“伏兵”即指伏击。

同义词:

偷袭、埋伏、狙击、伏击战

反义词:

迎击、正面交锋、正面进攻

相关词语:

伏兵、伏击战、伏击战术、伏击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敌后进行伏击战,成功消灭了大量日军,其中最著名的是百团大战。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民族抗战的佳话。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游戏《王者荣耀》中,玩家们常用伏击战术来对付敌方英雄。有一次,玩家小李在草丛中伏击了敌方英雄,成功将其击败,赢得了比赛。

用这个词语造句:

敌军正在向我军阵地逼近,我军决定在途中设下伏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