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富民渠富民渠的意思
mín

富民渠


拼音fù mín qú
注音ㄈㄨˋ ㄇ一ㄣˊ ㄑㄨˊ

富民渠

词语解释

富民渠[ fù mín qú ]

⒈  隋开皇初开漕渠,太监郭衍兴工引渭水,经大兴城至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主持此事,渠名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引证解释

⒈  隋 开皇 初开漕渠,太监 郭衍 兴工引 渭水,经 大兴城 至 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 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 宇文恺 主持此事,渠名 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分字解释


※ "富民渠"的意思解释、富民渠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富民渠”是指为了灌溉农田、方便民众用水而开凿的渠道。它体现了对民生福祉的重视和关怀。

康熙字典解释:

“富民渠”在《康熙字典》中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可以推测其含义是从“富民”和“渠”两个词组合而来。“富民”即使民众富裕,“渠”即渠道,综合起来即指为民众富裕而开凿的渠道。

出处:

“富民渠”最早见于《元史·世祖本纪》,描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给民众带来的困扰,下令开凿的灌溉渠道。

同义词:

民生渠、利民渠、便民渠

反义词:

害民渠、贫民渠、荒民渠

相关词语:

灌溉、水利、农田、农业、民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富民渠”的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元世祖忽必烈开凿富民渠后,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对忽必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关注民生的典范。

用“富民渠”造句:

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当地政府积极开凿富民渠,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