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


拼音fú qú
注音ㄈㄨˊ ㄑㄨˊ

芙蕖

词语解释

芙蕖[ fú qú ]

⒈  〈书〉荷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芙渠”。荷花的别名。

《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国语辞典

芙蕖[ fú qú ]

⒈  荷花的别名。参见「荷花」条。

分字解释


※ "芙蕖"的意思解释、芙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真正的志向如同纯美清丽的芙蕖,即使风扬雨落,即使花期已过,明婉的气质不变,高尚的节操更显。所谓此身不死,此心永存,将心比生,便永不辜负。不畏苦难,不易心志,拥有无悔人生。

2.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

3.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4.若不是白角当年一念之间出手相救,芙蕖尸骨早寒,谈不上什么泛舟大海,更谈不上什么报仇雪恨。

5.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AI解释


词语“芙蕖”:

意思:芙蕖,亦作“芙渠”,指荷花,是荷花的别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芙蕖常用来象征高洁、清雅。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芙蕖”的解释为:荷花的别称,亦作“芙渠”。

出处:

“芙蕖”一词的出处很广,因为荷花在中国文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周南·关雎》篇,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洲”字,后来常被用来指代荷花丛生的水中小岛。

同义词:

荷花、莲花、菡萏、水芙蓉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可以与生长在水中的其他植物如藻类、水草等相对。

相关词语:

荷塘、莲叶、荷风、荷香、荷韵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芙蕖”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与美好的情感、纯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离离原上草”和“远芳侵古道”都与荷花生长的环境有关。

造句:

夏日黄昏,湖面上盛开的芙蕖,如梦似幻,散发出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