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izuǎn

改纂


拼音gǎi zuǎn
注音ㄍㄞˇ ㄗㄨㄢˇ

改纂

词语解释

改纂[ gǎi zuǎn ]

⒈  改写。

引证解释

⒈  改写。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陆文裕 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

分字解释


※ "改纂"的意思解释、改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改纂”的意思:

改纂是指对原有文献、书籍等进行修改、增删、整理的行为。通常用于指对古籍、经典等进行修订以使之更加完善或适应现代阅读习惯。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改纂”可能被解释为对书籍、文献等内容的修订和整理。

出处:

“改纂”这个词语的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可能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书籍或者史书中。

同义词:

修订

修改

整理

校订

反义词:

保留

保持原样

不加改动

相关词语:

校对

纂修

纂辑

校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改纂”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些古代学者对古籍进行改纂的故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石头记》的增删改写。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出版社决定对这部古代经典进行全面的改纂,以期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