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ēng xìng gǎi wù
注音ㄍㄥ ㄒ一ㄥˋ ㄍㄞˇ ㄨˋ
成语解释
更姓改物
⒈ 谓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⒈ 谓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引《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韦昭 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曹操 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 丕 孤竪,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
词语“更姓改物”的意思: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常指的是朝代更迭、政权更替时,原有的社会结构、制度、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更姓改物”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含义,可以推测其可能涉及对姓氏、物品等的变更,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意味。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是很明确,可能是出自古代文献中对于政权更迭或社会大变革的描述。
同义词:
改朝换代
易姓更物
朝代更替
反义词:
革故鼎新(指改革旧有制度,建立新制度)
沿袭不变(指保持旧有的不变)
相关词语:
政权更迭
社会变革
朝代更替
易代
朝代更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更姓改物”这个成语在网络上可能较少直接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重大政权更迭事件,如唐朝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或者清朝的入关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随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历经多次战争和政权的更迭,我国终于实现了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共和国的“更姓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