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公理


拼音gōng lǐ
注音ㄍㄨㄥ ㄌ一ˇ
词性名词

港台公設

公理

词语解释

公理[ gōng lǐ ]

⒈  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

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axiom;

⒉  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如数字中的)

self-evident truth;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

引证解释

⒈  社会上公认的正确道理。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竞言 艳 及选曹郎 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
清 姚鼐 《礼笺序》:“经之説有不得悉穷。古人不能无待於今,今人亦不能无待於后世。此万世公理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⒉  在一个系统中已为实践所反复证明而被认为无须再证明的真理。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就是公理。

国语辞典

公理[ gōng lǐ ]

⒈  世人所公认的道理。

《文明小史·第二〇回》:「婚姻可以自由,乃是世界上的公理。」

正理 正义

强权

⒉  科学上推理的基本,无需证明者。

如:「几何公理」。

英语axiom (in logic)​, axiomatic

德语Axiom (Math)​

法语axiome, vérité universelle, évidence

分字解释


※ "公理"的意思解释、公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被推翻的。

2.特别论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方法与西方的公理化思想方法在整个世界数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交替起著主导作用,不可偏废。

3.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

4.无论是地震覆灭了整个民族,江河决口冲走落水的农民连带着牛的尸体和倒塌的梁柱,还是打了胜战的军队屠杀.俘虏那些自卫的人,又用刀神的名义实行抢劫并且用炮声向神灵表示谢意,都同样是让人恐惧的大灾难,同样破坏了我们对于永恒公理的信仰,破坏了我们对上帝的保佑和人类理性的依赖。

5.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6.突然,耳畔传来一声声凄恻而苍老的悲吟声:“啊!这是什么世道?天地间还有公理、良心吗?世态炎凉,人心最歹。

7.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为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

8.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为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

9.几何、理论算术和代数,这些学科除了定义和公理之外,没有其他原则,除了演绎以外,没有其他证明过程但就在这一过程中,却已综合了简单性、复杂性、严密性和一般性,这一特性是不为其它学科所具有的。

10.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AI解释


词语“公理”的意思:

公理指的是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为是正确的、不需要证明的基本真理或原则。它通常是建立在普遍共识、社会习惯或逻辑推理基础上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公理”的解释可能侧重于其作为“公正的道理”或“公共认可的道理”的含义。但由于《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其解释可能没有现代汉语中“公理”一词的用法那么精确。

出处:

“公理”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其确切出处难以确定。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含义逐渐固定。

同义词:

公道、公正、公论、公则

反义词:

私利、偏见、邪理、谬论

相关词语:

公论、公举、公决、公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公理”这个词有时会被用来指代网络上的普遍共识或者广为流传的真理。例如,某个网络事件或者观点一旦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认可,就可能被戏称为“公理”。

造句:

这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普遍遵循的公理,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注意:由于网络故事或典故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时间和背景,这里提到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是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并未提供具体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