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liú

公刘


拼音gōng liú
注音ㄍㄨㄥ ㄌ一ㄡˊ

繁体公劉

公刘

词语解释

公刘[ gōng liú ]

⒈  古代周族的领袖。传为后稷的曾孙。他迁徙豳地(今陕西·旬邑)定居,不贪享受,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后用为仁君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 周 族的领袖。传为 后稷 的曾孙。他迁徙 豳 地(今 陕西 旬邑 )定居,不贪享受,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后用为仁君的典实。

《隶释·汉蜀郡属国辛通逵李仲曾造桥碑》:“西征鄙国,抚育犁元,除烦省苛, 公刘 之仁。”

国语辞典

公刘[ gōng liú ]

⒈  人名。后稷的曾孙。夏衰时,稷子不窋失官,奔戎狄,传至公刘,迁于邠,始兴周室 。

⒉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或以为咏公刘迁豳之诗。首章二句为:「笃公刘,匪居匪康。」

分字解释


※ "公刘"的意思解释、公刘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主公刘岱身亡,刀斧手没了万潜指挥,面对万夫莫敌的许褚,自然是不堪一击。


AI解释


词语“公刘”通常指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圣贤,他是周朝的始祖,被认为是一位农业专家,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公”字通常指尊称,如诸侯、大夫等;“刘”字原意指剪、削,引申为治理、管理。因此,“公刘”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尊贵的刘”,或者指有治理才能的刘。

出处:

公刘的故事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讲述了他对农业的改革和贡献。

同义词:

刘公

圣公

反义词:

无能之辈

暴君

相关词语:

周公

姜太公

农业专家

传说人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公刘的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农业科普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论坛和社区中。一些网络故事会讲述他如何通过改革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网络故事示例:

“在古代,公刘可是个农业专家,他的智慧让庄稼年年丰收,人们都称他为‘神农转世’。”

造句:

公刘在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智慧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网络故事或典故造句:

每当春天来临,农民们都会想起公刘,他的智慧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大地,带来了丰硕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