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族

词语解释
公族[ gōng zú ]
⒈ 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⒉ 指公族大夫。
引证解释
⒈ 诸侯或君王的同族。
引《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
毛 传:“公族,公属。”
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
《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
《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
《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
章炳麟 《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 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
⒉ 指公族大夫。
引《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
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国语辞典
公族[ gōng zú ]
⒈ 诸侯的同族。
引《文选·曹冏·六代论》:「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
⒉ 复姓。如汉代有公族进阶。
德语Gongzu (Eig, Fam)
分字解释
※ "公族"的意思解释、公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公族”的意思:
“公族”指的是古代诸侯国或皇室中的贵族家族,特指与国君或皇帝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这些家族成员通常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公族”条目的解释为:“公族,诸侯之族也。公,诸侯也。族,宗族也。言诸侯之宗族也。”
出处:
“公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族,国之亲也。”这里的“公族”指的是鲁国的贵族家族。
同义词:
宗族、贵族、王族、侯族
反义词:
平民、庶民
相关词语:
公侯、公卿、公室、王侯将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公族”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提及的一个与古代公族相关的成语故事是“公族之祸”。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国家动荡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公族成员往往凭借家族背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如:魏国的公族在战国时期,凭借强大的家族势力,一度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
相关词语
- gōng lù公路
-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华民族
- gōng huì táng公会堂
- dōu luō luō zú都啰啰族
- gōng wù公物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gōng lǐ公理
- jiā zú家族
- tóng zú同族
- yí zú遗族
- gōng fēn公分
- tǔ zú土族
- zàng zú藏族
- fèng gōng奉公
- shè huì gōng dé社会公德
- gōng yòng公用
- gōng jué公决
- shǎo shù mín zú少数民族
- gōng yuán公园
- gōng gòng公共
- gōng jīn公斤
- zú zhèng族正
- lǎo gōng老公
- hàn mín zú汉民族
- gōng zhèng公正
- mín zú zhǔ yì民族主义
- gōng chǐ公尺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gōng mín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