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 zān
注音ㄍㄨㄢ ㄗㄢ
⒈ 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⒉ 比喻仕宦。
⒈ 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胜冠簪,犹言成年。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
⒉ 比喻仕宦。
引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词语“冠簪”的意思:
“冠簪”是指古代男子戴在头上固定冠帽的簪子,属于古代服饰的一部分,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功能。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冠簪”被解释为:“冠,首饰也;簪,簪发之器也。”即“冠”指帽,簪则是用来固定帽子或发髻的装饰品。
出处:
“冠簪”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描写。
同义词:
同义词有“发簪”、“发饰”、“发簪”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没有装饰的简单发饰,如“发带”、“发网”等。
相关词语:
与“冠簪”相关的词语有“冠冕”、“簪缨”、“冠服”、“发饰”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上有一个冠簪,这个冠簪被认为是宝物,象征着宝玉的特殊身份。
造句:
在古代,男子外出时会将冠簪束于发髻,以示尊贵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