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à yī guān
注音ㄍㄨㄚˋ 一 ㄍㄨㄢ
繁体掛衣冠
⒈ 犹挂冠。
⒈ 犹挂冠。参见“挂冠”。
引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辛亥后,六请挂衣冠。”
⒈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
引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词语“挂衣冠”的意思:
“挂衣冠”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卸去官职或退休后不再担任官职的状态。它意味着一个人不再穿着官服,即不再担任官职,而是回归普通百姓的生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挂衣冠”的解释可能涉及了其字面意思和引申义。由于康熙字典是清朝的官方字典,对“挂衣冠”的解释可能强调其与官职、官服相关的内容。
出处:
“挂衣冠”这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源于古代汉语,是一种成语或俗语,常用于描述官员离职或退休。
同义词:
卸官袍
退职
挂印归田
反义词:
穿官袍
入仕
挂职
相关词语:
官袍
官帽
退休
辞官
退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不得志或因政治原因被迫离职时,常常选择“挂衣冠”,即辞官归隐。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选择挂冠归隐,回归田园生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归隐田园的典型代表。
用这个词语造句:
退休后,李老先生决定挂衣冠,回归故里,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