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í

鼓槌


拼音gǔ chuí
注音ㄍㄨˇ ㄔㄨㄟˊ
词性名词
港台木棒 指揮棒 琴棒

鼓槌

词语解释

鼓槌[ gǔ chuí ]

⒈  敲鼓用的棒。

drumstick;

引证解释

⒈  击鼓的棒。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笼歌小儿》:“二小儿入 建康县,至阁下,遂成双漆鼓槌。”
茅盾 《子夜》一:“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 吴老太爷 全身发抖。”

分字解释


※ "鼓槌"的意思解释、鼓槌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浪涛拍打着江岸,激起朵朵浪花猛然落下,甩出了震耳欲聋的鼓点。那鼓面起起伏伏,尽情欢唱着,抖动着。飞溅的水珠如沉重的鼓槌接连不断的敲击着,敲击着颤动的灵魂,谱写着不朽的乐章。

2.一百零四、晚会一开场就选择了极富山西地域特点的鼓舞表演《黄河船夫曲》,一群山西汉子手舞鼓槌上下翻飞,敲击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鼓点。

3.浪涛拍打着江岸,激起朵朵浪花猛然落下,甩出了震耳欲聋的鼓点。那鼓面起起伏伏,尽情欢唱着,抖动着。飞溅的水珠如沉重的鼓槌接连不断的敲击着,敲击着颤动的灵魂,谱写着不朽的乐章。

4., 表演者将细细的鼓槌在圆鼓上一敲,两片月牙铜板一打,坠胡伴奏,大鼓书段子张口就来。

5.只见鼓槌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声音铿锵顿挫,听得人荡气回肠。


AI解释


词语“鼓槌”的意思:

“鼓槌”是指击打鼓的器具,通常由木、竹、塑料等材料制成,一端装在鼓上,另一端用来敲击鼓面。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鼓槌”的解释为:“鼓槌,鼓之柄也。以木为之,长尺余,端圆,中空,可击鼓。”

出处:

“鼓槌”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中。

同义词:

击鼓器

鼓柄

鼓棒

反义词:

相关词语:

鼓面

鼓膜

鼓声

鼓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鼓槌”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鼓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鼓瑟吹笙”(指吹奏乐器,也比喻和谐美好的生活)、“鼓掌叫好”(指热烈欢迎或赞赏)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拿起鼓槌,用力敲击鼓面,顿时鼓声震天,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