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ohàn

毫翰


拼音háo hàn
注音ㄏㄠˊ ㄏㄢˋ

毫翰

词语解释

毫翰[ háo hàn ]

⒈  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指书法。

引证解释

⒈  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精微之求,存乎其人,固非毫翰之所备缕也。”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目絶毫翰洒,耳无歌讽期。”
唐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诗:“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朕昨亲援毫翰。”

⒉  指书法。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此二十一人,并擅毫翰,动成楷则。”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始六义,实动性灵。”

分字解释


※ "毫翰"的意思解释、毫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毫翰”的意思:

“毫翰”是指毛笔,是书写和绘画用的工具,由毛和杆组成,杆通常为竹或木制成,毛则取自动物的毛,如羊毛、兔毛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毫翰”的解释为:“毫翰,笔也。毫,毛也;翰,长杆也。”

出处:

“毫翰”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中:“光武帝以毫翰为笔,故号毫翰。”

同义词:

笔、毫、翰、毫管、翰管、毛笔

反义词:

刀、剑、锄、斧等非书写工具

相关词语:

墨、砚、纸、墨锭、砚台、宣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毫翰”在网络上有一些故事和典故,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毫翰笔阵”。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宴会上以毫翰挥洒自如,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将进酒》。这个故事体现了“毫翰”在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故事示例:

某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讲述了自己与好友比试书法的故事。他说:“那天,我和好友一起在茶馆品茗,突发奇想,决定以毫翰一较高下。结果,我们各展毫翰,挥洒自如,竟然吸引了茶馆里众人的目光。”

用这个词语造句:

书法家的毫翰在宣纸上舞动,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