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

褐衾


拼音hè qīn
注音ㄏㄜˋ ㄑ一ㄣ

褐衾

词语解释

褐衾[ hè qīn ]

⒈  粗布被子。

引证解释

⒈  粗布被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黔娄 既死,妻独主丧。

曾子 弔焉,布衣褐衾。”
唐 郑哲 《才鬼记·窦玉》:“惟正堂以草绳繫门,自牖而窥其室,独牀上有褐衾,牀北有破笼,此外更无有。”

分字解释


※ "褐衾"的意思解释、褐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褐衾”指的是粗布被子。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褐”字解释为麻或草制成的布,而“衾”字解释为被子。所以“褐衾”合起来即指用粗布做成的被子。

出处:

这个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硕人”篇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褐衾与床,室家之好”之句,用来形容家境贫寒但生活温馨的景象。

同义词:

同义词有“粗布衾”、“麻布衾”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绫罗衾”、“缎面衾”等,指华丽的被子。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布被”、“草席”、“竹席”等。

与这个词语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褐衾”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广泛,但可以想象一些古代的诗词故事中可能会出现,例如描述文人墨客生活简朴,以“褐衾”来形容其居所的简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那个年代,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与妻子的感情却如同“褐衾”一样朴素而温暖。

总结来说,“褐衾”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词语,它承载着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朴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