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河上公河上公的意思
shànggōng

河上公


拼音hé shàng gōng
注音ㄏㄜˊ ㄕㄤˋ ㄍㄨㄥ

河上公

词语解释

河上公[ hé shàng gōng ]

⒈  相传为西汉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汉 主徒言 河上公。”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

分字解释


※ "河上公"的意思解释、河上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河上公”:

意思:

“河上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据说是一位隐居的仙人,常在河上活动,因此得名。在道教文化中,河上公被视为一位高道,与道教创始人老子有密切联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河上公”一词,但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与上述意思相似,即指代这位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出处:

河上公的具体出处不详,但他在《列仙传》、《神仙传》等道教文献中有所记载。

同义词:

隐士、仙人、道士

反义词:

俗人、凡人

相关词语:

河图洛书、老君、道教、神仙、修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河上公的典故不多,但可以想象他在道教文化中作为一位仙人,常常被用来象征道家追求的隐逸生活和高洁境界。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网络文化中,有人以“河上公”为名,创作了一系列以道教文化为背景的小说或游戏,讲述了河上公与世外高人、神仙妖怪之间的奇幻故事。

造句:

河上公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位得道高人,他不仅精通道法,而且有着超凡脱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