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

词语解释
鸿胪[ hóng lú ]
⒈ 官署名。指该官署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 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 始置鸿胪寺,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金、元 废, 明 复之, 清 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引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臚籍衣齎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⒉ 指该官署官员。
引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 华阴,为 拓拔魏 鸿臚。”
明 李东阳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黄纸数行丹詔字,鸿臚三唱甲科名。”
国语辞典
鸿胪[ hóng lú ]
⒈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分字解释
※ "鸿胪"的意思解释、鸿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鸿胪”的意思:
“鸿胪”是古代官名,原为掌管诸侯朝觐、朝会、丧葬等礼仪的官员。后泛指掌管外交、礼仪的官员。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鸿胪,官名。掌诸侯朝觐、朝会、丧葬等礼仪。”
出处:
《周礼·春官》:“鸿胪氏,掌诸侯朝觐、朝会、丧葬等礼仪。”
同义词:
使者、外交官、礼仪官
反义词:
无能之辈、平庸之才
相关词语:
鸿儒、鸿才、鸿运、鸿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鸿胪”这个词语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鸿胪官职常被用来象征朝廷的威严和礼仪之重。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红楼梦》中,贾宝玉曾提到“鸿胪府”一词,用以形容贾府的权势和地位。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鸿胪大臣在外交场合上表现得十分得体,赢得了各国使节的赞誉。
相关词语
- hóng lì鸿沴
- hóng gōu鸿沟
- lú duàn胪断
- èr hóng二鸿
- hóng dōu mǎi dì鸿都买第
- hóng shēng鸿生
- fù lú腹胪
- qiū hóng秋鸿
- hóng fēi shuāng jiàng鸿飞霜降
- hóng jī鸿基
- āi hóng哀鸿
- hóng yǐn fèng fú鸿隐凤伏
- xuě ní hóng zhǎo雪泥鸿爪
- xiǎo zhuàn lú小传胪
- āi hóng biàn yě哀鸿遍野
- hóng bào鸿豹
- hóng lú鸿胪
- hóng lú鸿胪
- hóng jūn鸿钧
- hóng bō鸿波
- hóng qìng鸿庆
- hóng dà鸿大
- hóng lú sì鸿胪寺
- hóng lú sì鸿胪寺
- hóng huà鸿化
- hóng xuě zōng鸿雪踪
- hóng hóng鸿鸿
- hóng dòng鸿洞
- hóng piān鸿篇
- lú zhǒng胪肿
- hóng yùn鸿运
- jīng hóng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