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òujìn

后晋


拼音hòu jìn
注音ㄏㄡˋ ㄐ一ㄣˋ

繁体後晉

后晋

词语解释

后晋[ hòu jìn ]

⒈  五代的第三个朝代,石敬瑭所建立的。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皇帝称儿皇帝,割云燕十六州给契丹,历二帝共十一年。

the Posterior Ji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五代 之一。 后唐 河东 节度使 石敬瑭 引 契丹 兵灭 后唐,自称帝,国号 晋。史称 后晋 (公元936年-946年)。以别于 司马炎 所建立的 晋 王朝。

国语辞典

后晋[ hòu jìn ]

⒈  朝代名。(西元936~946)​五代诸朝之一。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契丹兵力灭后唐,建都开封,国号晋,史称为「后晋」。后为契丹所灭。

英语Later Jin of the Five Dynasties (936-946)​

分字解释


※ "后晋"的意思解释、后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后晋”的意思:

“后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名称,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936年至947年。它是由沙陀族人石敬瑭建立的,是五代中时间较短的一个朝代。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后晋”的解释可能侧重于其作为朝代名称的含义,即指代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权。

出处:

“后晋”的出处可以直接追溯到历史记载,如《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对后晋的记载。

同义词:

后汉(五代十国时期的另一个朝代)

五代之一

反义词:

前朝(指后晋之前的朝代)

后世(指后晋之后的时期)

相关词语:

石敬瑭(后晋的建立者)

沙陀国(后晋的建国基础)

五代十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后晋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因为后晋作为一个历史朝代,其故事多见于正史记载而非民间传说。但可以提及的是,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因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这一事件在历史小说和网络文学中有所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后晋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失利,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