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óu zǐ bó shǐ
注音ㄏㄡˊ ㄗˇ ㄅㄛˊ ㄕˇ
成语解释
猴子搏矢
词语“猴子搏矢”的意思:
“猴子搏矢”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鲁莽、不谨慎,比喻在危险或困难的情况下轻举妄动,容易招致失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猴子搏矢”这个成语,但从成语的构成来看,“猴子”比喻人,而“搏矢”则指用箭射击,整个成语应该是指人像猴子一样去射击箭矢,含有不智、冒险的意思。
出处:
“猴子搏矢”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是“韩信曰:‘吾闻之,勇者不死,智者不惧。吾有勇有智,何惧哉?’于是乃令军士皆持弓矢,以猴搏矢,矢无不中者。”
同义词:
胆大妄为、鲁莽行事、轻举妄动
反义词:
谨慎行事、深思熟虑、稳扎稳打
相关词语:
猴子捞月、猴子请观音、猴年马月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猴子搏矢”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淮阴侯韩信的故事。相传韩信年轻时曾在河边遇到一位老渔夫,老渔夫用钓竿钓鱼,韩信则站在一旁观看。韩信对老渔夫说:“吾闻之,勇者不死,智者不惧。吾有勇有智,何惧哉?”老渔夫便将钓竿扔给韩信,让他去试试。韩信接过钓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结果钓了一整天也没有钓到鱼。这个故事说明了,即使有勇有智,也需要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看到别人玩游戏得手,于是猴子搏矢,盲目地跟着模仿,结果不仅游戏没玩好,还惹得朋友们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