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画虎刻鹄画虎刻鹄的意思
huà

画虎刻鹄


拼音huà hǔ kè hú
注音ㄏㄨㄚˋ ㄏㄨˇ ㄎㄜˋ ㄏㄨˊ

成语解释 画虎刻鹄

繁体畫虎刻鵠

画虎刻鹄

词语解释

画虎刻鹄[ huà hǔ kè hú ]

⒈  《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引证解释

⒈  后以“画虎刻鵠”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

《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 严敦 书曰:‘学 龙伯高 不就,犹为谨飭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效 杜季良 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黄子久 散人……画山水宗 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其所作写山水诀,亦有理致。邇来初学小生多效之,但未有得其髣髴者,正所谓画虎刻鵠之不成也。”

⒉  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西游记》第三七回:“三藏 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

分字解释


※ "画虎刻鹄"的意思解释、画虎刻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画虎刻鹄”的意思是指模仿的对象没有学到真本事,反而模仿得走了样,结果既不像老虎,也不像鹄(一种鸟),用来比喻模仿失真或过分追求形式而不重实质。

康熙字典解释:

画虎刻鹄: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反类鹜。比喻模仿失真,效果适得其反。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反类鹜。”庄子在这里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模仿别人的技艺,如果不得其法,反而会弄巧成拙。

同义词:

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反义词:

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相关词语:

形似神似、似是而非、南辕北辙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一个流行的段子,讲的是一位学生模仿书法家的作品,结果因为功底不深,画出的虎像狗,刻出的鹄像鹜,被人嘲笑。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的人。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演讲稿虽然字斟句酌,但最终效果却不佳,可以说是画虎刻鹄,不仅没有体现出演讲的实质,反而让人感到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