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

词语解释
怀柔[ huái róu ]
⒈ 用政治上笼络的手段使之归附。
例怀柔百神。——《诗·周颂·时迈》
怀柔百越。——《三国志·吴主传》
英conciliate; appease;
引证解释
⒈ 谓帝王祭祀山川,招来神祇,使各安其位。
引《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
毛 传:“怀,来;柔,安。”
郑玄 笺:“来安羣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
《汉书·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
颜师古 注:“怀,来也;柔,安也。言招来百神而安处之。”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
清 冯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圣 清 承天右序,怀柔百神,祀事咸秩。”
⒉ 后因以称笼络安抚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等为“怀柔”。
引语本《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絶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以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汉 贾谊 《新书·无蓄》:“怀柔附远,何招而不至?”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宣导休风,怀柔 百越。”
宋 叶适 《外论一》:“汉 起匹夫,亲搏天下,不数年而据 秦 之故地,此其为仁义道德,足以怀柔其民者何在?”
清 林则徐 《会谕澳门同知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该夷等宜如何感恩,如何守法,方不负大皇帝怀柔远人之意。”
周恩来 《“七七”四年》:“敌人怀柔我们,我们誓死不做顺民。”
国语辞典
怀柔[ huái róu ]
⒈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
引《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反威压
分字解释
※ "怀柔"的意思解释、怀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年端午节期间,市民可在休闲时去体验一把怀柔喇叭沟门别具一格的“满范儿”特色文化。
2.我将淡淡的玫瑰色梦境交给心会的知音,你是否和我一样感觉到澹静清纯的琴韵,我用满怀柔情的心将那一缕缕梦之光、梦之色,渲染着咫尺天涯的美丽、当姹紫嫣红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听见了那朵花开的声音。
3.不过得先礼后兵,先推行怀柔政策不得要领之后,就可以用这句话,让对方的狡辩无处藏身。
4.我将淡淡的玫瑰色梦境交给心会的知音,你是否和我一样感觉到澹静清纯的琴韵,我用满怀柔情的心将那一缕缕梦之光、梦之色,渲染着咫尺天涯的美丽、当姹紫嫣红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听见了那朵花开的声音。
AI解释
词语“怀柔”的意思:
“怀柔”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用温和的手段来安抚、笼络人心,使之归顺。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采取温和、宽容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和谐、团结的目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怀柔”的解释为:“怀,抚也;柔,和也。以温和之道抚柔其心,使之归顺。”
出处:
“怀柔”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怀柔百神,以和天下。”这里的“怀柔”指的是用温和的方式安抚百神,以和天下。
同义词:
安抚、笼络、抚慰、怀恩、柔化
反义词:
强硬、严厉、压迫、镇压、残忍
相关词语:
怀德、怀才、怀恨、怀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怀柔”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与“怀柔”相关的成语故事——“怀柔政策”。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巩固政权,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各诸侯国,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怀柔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相关词语
- róu měi柔美
- wēn róu温柔
- yì huái义怀
- róu ruǎn柔软
- róu shēng柔声
- chù mù shāng huái触目伤怀
- guān huái关怀
- huái èr怀二
- huái yí怀疑
- kuān róu宽柔
- miǎn huái缅怀
- gěng gěng yú huái耿耿于怀
- huái ēn怀恩
- huái hèn怀恨
- huái liàn怀恋
- róu shèng柔胜
- yuǎn huái远怀
- yú huái余怀
- fǔ jīn huái xī抚今怀昔
- jiāo róu娇柔
- róu shēn柔伸
- róu fú柔伏
- jiǔ huái久怀
- huái dé怀德
- bēi huái悲怀
- wēn róu xiāng温柔乡
- yōu róu悠柔
- xià huái下怀
- huái gù怀故
- mǎn huái满怀
- róu qíng柔情
- jī huái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