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黄耆


拼音huáng qí
注音ㄏㄨㄤˊ ㄑ一ˊ

繁体黃耆

黄耆

词语解释

黄耆[ huáng qí ]

⒈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

胤宗 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分字解释


※ "黄耆"的意思解释、黄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黄耆”:

意思:黄耆,又称黄芪,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利尿退黄等功效。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黄耆的条目如下:“黄耆,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主补气,益元气,强筋骨,利小便,除风湿,止汗。”

出处:《神农本草经》

同义词:黄芪、耆草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黄芪汤、耆草散、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利尿、退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黄耆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关于黄耆的故事和典故都流传于民间。例如,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黄耆的医生,他医术高明,救死扶伤,深受人们敬仰。因此,人们便将黄耆作为药材的名字,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中医治疗中,黄耆常被用来补气固表,对于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