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虎豹


拼音hǔ bào
注音ㄏㄨˇ ㄅㄠˋ


虎豹

词语解释

虎豹[ hǔ bào ]

⒈  喻指残暴之人。

⒉  比喻勇猛的战士。

⒊  比喻富有文采。

⒋  形容怪石。

引证解释

⒈  喻指残暴之人。

《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⒉  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⒊  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⒋  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分字解释


※ "虎豹"的意思解释、虎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据说当天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形状,如仙山楼阁、狮熊虎豹等,少女们仰望观赏,随意指点,驰骋想象,以自己看到的巧云形状占卜命运。

2.而一旦进入丛林深处,据楚云所说,各种虎豹豺狼层出不穷,他们昨晚赶了一夜路,因为不断逃离战斗,虽然数次险象环生,但也还算有惊无险。

3.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罗贯中

4.虎豹之所徐,乃狸鼠之所争也。陶朱之所弃,乃原颜之所无也。

5.更奇怪的是最后一位,天使身材骷髅头,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一会振翅飞飞飞,一会落地走走,这一路也不知惊走了,多少虎豹狼虫。

6.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7.一路之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豹的攻击。

8.一个肌体强健如虎豹的中年男子,穿着兽皮衣,皮肤呈古铜色,黑发披散,炯炯有神的眼眸扫过每一个孩子,正在认真指点他们。

9.骑射无双的白马义从;锐不可当的先登死士;攻无不克的陷阵营;名震天下的虎豹骑……

10.这么多年一直为着一个不爱他的人保持着贞*观念,我都很难想象她是面对那些豺狼虎豹时候如何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


AI解释


词语“虎豹”指的是两种猛烈的野生动物,即老虎和豹子。这两个词通常一起使用,表示凶猛、强大的意思。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虎”字解释为:“猛兽,有斑纹,能食人。”,“豹”字解释为:“猛兽,形似虎,色黄黑,有斑纹。”两者都强调了它们凶猛和强大的特性。

出处:

“虎豹”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诗经》、《楚辞》等。

同义词:

虎狼、猛兽、凶猛的动物等。

反义词:

温顺、驯良等。

相关词语:

虎头虎脑、豹变狼心、猛兽、凶猛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化中,“虎豹”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凶猛、强大的人或事物。例如,“那个项目组的领导就像一只虎豹,谁都不敢得罪。”

造句:

在丛林深处,虎豹的身影时常出没,提醒着人们它的威猛。

通过这个造句,我们可以看到“虎豹”一词所蕴含的凶猛和强大的意味。